國家糧食局:我國糧食產需仍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
來源: http://www.feta-virtual.com/ 類別:行業(yè)資訊 更新時間:2016-04-27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介紹當前糧食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任正曉表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很好,但從長遠來看糧食產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記者:近年來,看到兩類看似對立的信息:一方面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實現(xiàn)了“十二連增”,糧食庫存處于歷史最高位,另一方面糧食進口大量增長,去年玉米替代品的進口達到3200多萬噸,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
任正曉:我想從四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很好,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什么這么講?2004年以來,我們國家糧食生產已經實現(xiàn)了歷史罕見的“十二連增”,糧食的收購量、庫存量也在隨之攀升,市場糧源非常充足,各個方面的糧食需求都得到了持續(xù)可靠的保障,因此我們說糧食形勢確實很好。
但是,在糧食生產“十二連增”同時,我們國家的糧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長。這12年中有10年不能夠實現(xiàn)當年糧食產需平衡,也就是出現(xiàn)了產需缺口,平均年均產需缺口達到198億斤。這也表明了在連續(xù)12年增產的條件下,我們的糧食產需依然處于緊平衡的狀態(tài)。特別是從長遠來看,我們國家的人口還要持續(xù)增長,肉蛋奶消費轉化的糧食還會日益增多,這就將直接導致糧食消費量的剛性增長。
與此同時,耕地淡水資源、農業(yè)的有效勞力,還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承受能力,這些都對糧食生產有剛性約束,而且這種剛性約束越來越突出,糧食進一步增產的難度加大。我國的糧食安全還將長期面臨消費剛性增長、生產硬性約束的雙重挑戰(zhàn)。因此我們說,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
第二,眼前糧食的高庫存不是常態(tài),不具有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形成當前居于歷史最高點的高庫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糧食的連年增產豐收,農戶存糧減少或者根本不存糧,還有加工轉化企業(yè)不愿意多存原料用糧。低價進口的糧食擠占了國產糧食的市場銷售空間,還有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一些加工企業(yè)開工不足,生產原料用糧下降等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糧食庫存的增加。但是這些因素都會隨著經濟環(huán)境和關聯(lián)條件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它不會成為長期支撐糧食庫存增長的動力,如果一旦出現(xiàn)糧食生產減產,經濟復蘇好轉,還有國際糧食供求趨緊的情況,國內外的糧食市場馬上就會產生傳導反應,糧食庫存就有可能迅速下降。因此,我們不能夠以眼前的糧食高庫存來斷定我國的糧食形勢已經高枕無憂。
第三,進口糧增多,玉米替代品進口猛增,這是我國糧食品種結構缺陷和國內外糧價倒掛雙重影響的結果,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深度融合的必然反應。一方面,我國三大谷物品種實現(xiàn)了基本自給,但是大豆是我們的短板,要依靠進口。近五年來,我們的大豆進口都是在逐年增長的,五年統(tǒng)算對外的依存度高達83.8%,這是我們的品種結構缺陷導致了大豆必須依靠進口。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xù)下行,而由于國產糧食的生產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儲托市,國內的糧價已經成為全球糧價的高地,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巨大。昨天我收到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監(jiān)測報告,現(xiàn)在國產小麥的價格要比進口同品質小麥每一噸高823元,大米每噸價差是790元,玉米下降了一些,但是仍然達到每噸428元。由于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大,那些沒有配額管理的大麥、高粱、木薯干和DDGS這些品種,就以其強勁的價差優(yōu)勢大量進口,這也就導致了進口量與產量、庫存量“三高并存”的現(xiàn)象。
第四,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上,而且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有的人認為,現(xiàn)在國際糧源這么充裕,價格又這么低,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吃飯問題。但是我認為,這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近幾年,全球的小麥、大米和玉米這三大谷物品種的國際貿易量大體每年在6000億斤左右,但是我們國家這三大品種每年的消費量在9000億斤左右,假設把國際市場上的6000億斤糧食都買回來,也僅僅只夠消費量的三分之二,而且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全球還有70多個國家糧食嚴重緊缺,有8億多人口還處于饑餓半饑餓的狀態(tài)。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大國,如果長時間、大批量地從國際市場來采購糧食,這既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同時也要在國際社會承擔巨大的政治壓力,這樣的事情顯然我們不能夠做,也行不通。因此,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自給,適度進口調劑余缺。我們要充分運用好國際糧食市場和糧食資源,但是我們的飯碗不能系在別人的腰帶上,我們也不能夠與世界上那些貧困缺糧的國家在國際市場上搶糧源。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


